2011年7月23日 星期六

【秋鬥系列論壇】台灣土地問題的現況與困境

從鄉村到都市、從農民到原住民、從「中產階級」到受迫遷戶,人民的居住、生產與文化權利,一步步被剝奪、被迫跟土地分離;從土地徵收、市地重劃,到河岸景觀治理、都市更新,透過土地商品化搶奪暴利的金權邏輯,隨著世代變遷不斷翻新手法。

如果台灣第一次土改真是「不流血」的歷史典範,那麼20年前因應土地炒作而生的第二次土改,為什麼一敗塗地,至今台灣社會整體還得面臨房價居高不下、財團巨富壟斷土地暴利的窘境?

官商聯手拉抬,為土地價格護盤的密計與結盟的基礎究竟為何,基層人民的反抗之道何在?在此邀請對此一議題有所研究的學者,分析我們面臨的處境,以及投身於不同場域的社會運動工作者,分享在運動歷程中的觀察與省思,並期盼透過彼此的經驗與觀照,漸次理出一致的邏輯與策略,進而以團結的陣線,爭取屬於我們的土地權利。

論壇,只是個開始。



論壇流程、地點:

2011/7/30(六) 13:00 世新大學管理學院大樓(木柵路1段111號)M411教室

2011年7月5日 星期二

【聯合報】朱雲鵬:北市豪宅稅上路

【聯合報╱朱雲鵬】

最近一位企業界朋友告知,他在南部某都會中心區,買了一戶「豪宅」─外型、建材、樓層,都屬頂級;買價一坪二十幾萬。這位企業人士在台北市,也有一棟住宅,目前市價一坪達兩百多萬,正好是南部「豪宅」的十倍。

如果在二十年前,有人因為工作或其他地緣關係,分別在這兩地置產,當時價差沒有太大,但二十年後的今天,就產生了天壤之別。

這樣的差別,是起因於個別房屋所有者的辛勞嗎?當然不是。我們的先聖先賢早就指出,都市房價上漲的原因,是社會的進步,是公共資源的投入,而不是個人努力的結果。所以,對於享受不動產價格高漲的人,至少是非自用所有人,必須課以一定的稅賦,代表對於社會應有的回饋。

2011年7月4日 星期一

【中國時報】學子溯大漢溪 探索部落變遷

2011-07-02 中國時報 【蘇瑋璇/新北市報導】

鹿角溪人工溼地為起點(見上圖,蘇瑋璇攝)
讀萬卷書,不如行萬里路!第十屆新北市立高中職地理科競賽一日在樹林高中展開,百餘名學子溯大漢溪而上,探索河岸地形及大漢溪沿岸孕育的原住民文化,透過身體力行,重新思考環境正義及社會倫理。